“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开书店的梦。”——常河老师
这是常老师跟我说过的第72条至理名言,前一条是“每个文艺青年心中都有一个开咖啡馆的梦”。不是我膜拜常老师,只因他实在是一语道破了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去逛书店的原因,虽然这么说,我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所以我要申明,我喜欢读书,但不是读书人。
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最美好的地方就是书店,那是天堂的同义词。博尔赫斯说过,如果能想象天堂的样子,那应该是家图书馆。这位生前当过国家图书馆馆长的阿根廷人是不是因为职业原因在给图书馆搞宣传?图书馆的滞后、闭塞,灰头土脸的样子被艾柯调侃的够多了。在天堂里也许不需要开书店,但在现实人间我们太需要一家像样子的书店取暖了。
因此我开始留意起那些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安静的矗立在喧闹的都市中,知名的不知名的独立书店。从圆明园的单向街书店到平江路的猫的天空之城,从南京的先锋到北京的读易洞,从广州的博尔赫斯书店到昆明的麦田书店。我以为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这样让人感觉到温暖的天堂,在飘逸着咖啡香的午后,在散发着淡淡忧郁的雨天,在喧嚣浮华之后,在心静气闲之时,邂逅也好,专程也罢,捧一本书,做一场梦。
“你有没有寻到宝藏的感觉呢?”——德芭与彩虹书店 ? 妮妮
这是店员妮妮见到我后说的第四句话,前三句分别是:“欢迎来到德芭和彩虹的书店”,“哇,你也是从外地来的啊”,“我们就是特意让大家难找一些”。不是我记性这么好,而是可爱的美女店员在接近午夜时分,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用很甜的声音阴阳顿挫,又略带兴奋的神秘感说的话,不得不让我记住。当然,我也找到了另外的信息,第一句表示他们在书店工作很开心,第二句意味书店的知名度的确很火,不少外地人如我般慕名而来,第三句则体现了书店的差异化定位和气质。
正当我故意抱怨为什么把书店开在这么难找的写字楼26楼是,妮妮却像故意炫耀得意那般的说“你有没有寻到宝藏的感觉呢?”是啊,德芭和彩虹的书店,不就是我这次特意到武汉寻找的宝藏吗?2009年刚刚创办的小小书店,是如何一下子抓住了这么多人的心,火了起来?有特色的书店,很多城市都有不少,为什么偏偏是她,让人慕名来到珞珈山?大隐于市为什么却又门庭若市?为什么她小资但不小众呢?他们的理想如26层楼的高度,然而生存下去的问题显得比从窗口望去的武大上空的云要实在的多。
带着这么多问题,趁着武大樱花开的时候,我来到武汉寻找我想要的宝藏。店主猫糊糊据说是个大眼睛的武汉女生,说话很温柔,很健谈,爱阅读也爱生活。她的本职是绘本插画工作室的艺术总监。书店是她与其他九个人集资而建。借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兹灯拉德《书店》中的那句“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为名,她在豆瓣上发起了一个同城活动,给所有孤独的人开一家温暖的好书店,没想到真的号来了一拨感兴趣的人,有在校大学生、在家待业的人、工薪阶层等,他们素未谋面,却愿意出资,于是在没有任何计划书也不抱有任何盈利打算的情况下,书店建了起来。
书店还没有正式营业,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了。豆瓣上已有近700人感兴趣,近300人加入活动小组,不断地有人表示希望能尽早开业。有人说,这个书店给了他又一个喜爱武汉的理由,甚至还有人要求过来做义工。
我知道德芭和彩虹的书店也是在网上,善用网络推广,帮他们打下了不小的知名,光豆瓣里聚集的一些文艺青年,就足以做引爆流行的病毒原体了,更何况书店成立不到一年,就获得了“新知杯”2009年民营书业评选最美小书店的称号,这一次很难得业内和读者意见一致,足见德芭和彩虹的迷人之处。
“就像呆在自家书房和客厅的感觉”——刘湲湲同学
这是刘湲湲同学随我进入书店,一个人默默了按下了无数次快门之后的第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很多层含义,我更加知道这个书店时她的菜,我还知道如果合肥有同样气质的书店,那么我会在无数个晚上从书店角落里的沙发找到窝在里面阅读的她。
浅色木地板,柔软的地毯,宽大的沙发,明亮的窗棂,开阔的风景,这间像家一样的书店,由店主猫糊糊一手设计,很多装饰品都是她亲手淘来的,还有不少是自己DIY制作的。这里的书以绘本、文艺和社科为主,可以买,可以租,也可免费借阅,这里的食物、饮品及一些小物件也都是平价的,我可以花4元前点一听王老吉,熬夜看书到三点,不上火;我还可以带着笔记本电脑,在这里蹭电上网一整天,不害臊。德芭和彩虹的书店就是这么的舒适,让你感觉在自己家里,所以才会有了前文说的温暖感觉。
开放式的书橱,随意性的阅读,就如同在自己书房看书一样;主题式的活动,人文式的沙龙,就如同与诸多好友在自家客厅聚会一样。这不就是每个爱好读书人心目中的最心向往之的吗?“希望能有更多人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将阅读溶入生活。 想把自己所有的好书无偿与他人分享,给爱书人一个最适合阅读的空间,给好书应得的尊重。”这是猫糊糊在为什么要开店里回答的。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诚品”——德芭与彩虹书店 ? Cao
这是我和一头秀发披肩的花样帅哥Cao聊了很久之后,他很郑重的说的一句话。之前聊的也很郑重,聊的多是书店的发展,书店的定位,书店的未来,书店的气质,书店的理想,书店的坚持甚至是书店的问题的。尽管亲眼看到了被经营的如此精细的书店之后,我对运营团队的能力做足了估计,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当我听到Cao将这句话的时候,我一度有那么一段不相信的神情闪过眼角。然而,谁又能说,当初的诚品不是从一间小小的书店,只因为饱含实现理想,传播理念的态度,直至走到今天呢。
和Cao相见时,Cao不当班,隔壁的办公室里。我才知道原来德芭尽然有10个人的团队,分为四个团队,渠道、招商、推广、运营,好像还有专门负责网络的人,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么精致的书店,原来背后有一个大团队在付出。尽管每个人都有负责的一块,但是还需要三班倒,在书店里值班,书店从早晨7:00一直营业到凌晨3:00,全年无休。
Cao就是网上传说已久的德芭和彩虹的第一帅哥,武大毕业的他,写了一手的好文字,一出校门就踏入了书店。强烈的归属感和青春的动力,在我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从他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语言中明显的感觉到。不仅仅是Cao,之前在书店里和妮妮、阿拖接触也感觉到同样的气息。是这个团队改变了每个人,还是每个人塑造了这个团队?我一直相信气场,书店时有气场的,她无形中能把人们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其实就是教科书上讲的团队凝聚力建设,这一点当你阅读了猫糊糊贴出的每个人的09年年终总结之后,你会感受更加明显。
Cao是专门负责招商的,说起招商,不得不说到德芭和彩虹书店的一个成功经历。书店最早是猫糊糊心中的一个想法,“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抱着这个念头,她在豆瓣上开组,每个认同她的人都可以投资,几百元,上千元怎样都可以,不过如Cao介绍的那样,你可以是股东,但你不能参与经营,除非,你放下股东的身份,从一个小店员做起,你才有发言权。当然,这样做是为了保障书店的经营理念。而且大大小小的入股者,无形中储备了一批忠实的顾客,每个人都认为这是“我的书店”。眼下第二家书店也是这样在招募原始股东着。
说到第二家书店,其实是德芭和彩虹转型之作,是德芭和彩虹与理想和商业之间做的取舍,或者是融合。珞珈山店,面积只有不到一百平米,装修风格以女性气质为主,吸引的也是周边大学生。尽管人气很旺,但是规模限制了盈利,定位约束了发展。转向商业区,转向门面房,转向畅销书,转向浅阅读,除了有可能获得商业的收益之外,会不会有悖于“寻找宝藏的惊喜”和“自家书房和客厅的感觉”,从而再也不是“德芭和彩虹”呢?
不过当我听到开头Cao说的“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诚品”,我释然了,更钦佩德芭和彩虹书店,这次华丽的转型。诚品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她卖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能把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商业化,更好的包装销售出去,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让人喜欢她呢?“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诚品”,言外之意,德芭和彩虹书店要做他们想做的,每一个落脚点的城市文化地标。
这就是德芭和彩虹的书店,正如他们倡导的“给好书应得的尊重”一样,我们也应该给好书店应得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