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中文做了场梦》,吸引我看这本书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是2024豆瓣年度十大图书,还长期霸榜各种图书排行榜。书的内容是一个意大利90后,在中国生活了六年,用中文写的记录和随感。我很好奇,外国年轻人,该有什么样的驾驭中文的水平,又该有什么样精彩难忘的经历,才能写出来好评度这么高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书中读到了外国人眼里那么积极拥抱世界的中国。2008年高唱着“北京欢迎你”的奥运会,青春昂扬的中国,以极大的热情,向全世界发出“我家大门常打开”的邀请。其中也包括作者,2014年年仅20岁就来到中国参加了青奥会的报道,两万名穿着“青春绿色”的志愿者是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热心、上进心、拥抱世界的志愿者状态,恰恰也是那个时期中国给世界的印象。这次经历也在作者心里种下了种子,在两年后,正赶上那些年中国影视业高速发展,学此专业大学毕业的作者兴冲冲的来到中国,一呆就是六年多。而那些年,中国各行各业的蒸蒸日上,吸引着万千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
这也构成了本书的前半段,2016-2019,作者在初来中国跟着电视剧学习中文,然后为了挣钱在教培机构当外教,在剧组当群演,活脱脱的外国人版本的《我在北京送快递》的境遇。你看这段文字的时候,一会被意大利小伙脱口秀、段子手式的贯通中英文的幽默搞的忍俊不禁,一会又被他“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轻矫情感到不置可否。
然后就是2020-2022年,我在书中读到了我们自己都淡忘了的口罩时期。隔离在北京校园里,隔着学校铁栅栏取外卖,在铁栅栏旁摆桌摆椅,和坐在铁栅栏另一边的朋友一起吃饭。在上海花园坊的春天,和一同隔离的小区邻居做了一个春天的朋友,用红酒换鸡蛋,在群里搞团购。从上海到安徽凤阳、阜阳,完成那个时候特有的“洗码”流程(“洗码” 通常指的是一些健康码被赋红码、黄码或出现管控弹窗的人,为恢复健康绿码或消除管控弹窗而采取的系列行为)。种种那个时期的经历,作者不带有任何情绪和评论,平实客观的记录着,帮我们留住了诸多吊诡的记忆。再翻看时,都不敢相信,这尽然是仅仅几年前,我亲身经历过的日子。
2024年再读这位意大利小伙的中国6年经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外国年轻人用中文写的日常琐记,能霸榜年度十佳书了。
因为他的真诚,对中国不吹不黑,没因为疫情而过多埋怨,没因为碌碌而后悔来过,更没有因为讨好中国读者而曲意奉承。因为他的记录,让我们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再看到曾经世界和我们的双向奔赴,“这让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渴望和世界连接的社会,是地球村的一部分。我似乎在志愿者的眼里看到了未来:我们会越来越走到一起。”这句话在如今是多么的美好。
《我用中文做了场梦》,这场梦是文化差异和经历奇幻带来的梦;这场梦是年轻人丰满的理想和骨干的现实带来的梦;这场梦是想做世界公民和当下失序孤立时代冲突带来的梦。恰好这个梦最精彩的部分发生在中国,恰好这个梦让一个外国年轻人用中文记录了下来,恰好这个梦是击中了更多年轻人回忆不久的过往、寄望不远的未来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