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如果喜欢听哪位歌手的歌曲,我就必须要买正版专辑磁带,尽管每盘磁带中都会有不错的主打歌曲,可是为了听到这些歌曲,我必须为专辑里其他普普通通的歌曲埋单;现在我不干了,某个歌手的哪几首歌曲好听,从网上下载下来,不需要给钱,而且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我喜欢的歌曲。
现在收看影音电视节目,我必须事先了解电台、电视台安排的节目时间表,然后在电视机面前耐心等待,生怕错过哪一个我希望看到的节目,尽管有无尽的广告插播和其他事情的干扰;不久以后我会用上一种智能的个人录像机式的机顶盒,这种装置可以从大量播出的娱乐节目中找出我想要的内容,然后组合起来,随时可以观看。
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人们对获得资讯的需求不断的升级,包括资讯量的扩大,获得方式的便捷,甚至可定制服务。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说:媒介既信息。那么信息本身属性的不断升级就要求媒介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而改变,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媒体曾经能够控制他们的产品(如音乐专辑、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发行的形式和时间,但是对于媒体受众来说,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可以用数字技术来选择他们需要什么东西,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东西,于是本来是媒体的权利,现在越来越多地掌握在个人消费者手中。
《金融时报》有一篇关于“数字时代”媒介升级的文章,《媒体产业学唱新歌》里是这么说的:
媒体现在面临的受众是“数字一代”。…技术和消费者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进步,…媒体产业必须去适应和发现新的商业模式,才能从数字一代身上实现销售收入,获得他们对品牌的忠诚。任何无法适应该转型的企业都将被淘汰出局。
如何去适应,并且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呢?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放下戒备,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互联网及相关新科技。回避消费者的需求绝对不是办法,只有媒体设身处地的从新一代的受众需求出发,不断调整媒介的方式盒传播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出路。
其次,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尽可能的让消费者养成适合媒体发展的消费形态。苹果公司应用软件部副主席埃迪.克尤(Eddie Cue)说:“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失去了18至25岁年龄组,因为多年来他们在一直免费获得服务。我们现在的目标是10岁以下和25岁以上年龄组。”
再次,整合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二重属性(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互动的价值感)的服务,从而增设盗版、免费等非常规商业的壁垒。举个例子,时代华纳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迪克.帕若森(Dick Parsons)介绍的AOL9.0版,就是容纳了包括娱乐、体育、音乐、电影等所有公司内容,一个媒介终端在手,用户不需要再费劲淘网寻找同样信息。而如果不是那样,用户不得不自己到其他去分别寻找这些内容,再放在一起,用户花的成本可能多达3到4倍。
第四,不断研发建立在新技术上的媒介服务。用户的需求总体上是朝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是大而全的资讯综合平台;另一个是专而精的个性化媒体平台。这就为媒介服务的研发提供了方向。比如自媒体时代的产物——Blog,这种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就是极有意义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