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我的朋友安徽商报著名财经记者周祥新先生的关于安徽互联网产业深度报道的文章
——经历“七年之痒”,从千万元产业到一亿元产业的距离还有多远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此时,艰难创业的合肥房地产交易网与新安人才网已看到了希望;而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汪海,凭着兴趣创办了合肥论坛;正在某网络公司打工的任沿海,尝试性地创办了爱安徽论坛;在中国科大就读MBA的公务员杨书军,为了完成MBA课程的一个创业项目作业,创办了合肥团购网。
时至今日,这5家创办于合肥的网站,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基本代表了“互联皖军”的中坚力量。而从2000年开始,经历7年的发展之后,互联网产业正经受着“七年之痒”,同时也正处在产业变阵的“前夜”。
世纪元年:从门户到专业
2000年,整个合肥市只有三家网吧。这一年,安徽全省的网民数约为54.7万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定义,只要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一小时,均可视为网民。
此时,1996年创办的搜狐公司,在吸收了国内外的风险资金之后迅速发展,并于当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创办人张朝阳一时在舆论的渲染下,几乎被塑造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神话人物。
这一年,陈挚与几个朋友合伙,着手创办合肥热线,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资讯服务;而当时在外贸公司工作的何德球,经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内外客商联系业务,互联网为之带来的便利,也使他着手创办“生活168”网站。
当由陈挚分工负责的房产频道已经建好时,其他服务频道尚未完全成形,于是他们决议专做房产内容,推出合肥房地产交易网;而何德球从“生活168”网站的管理后台发现,内容丰富的网站,唯独求职频道最受网民的欢迎,这让他觉得其中含有商机,于是在2001年正式推出了新安人才网。房产与人才的专业定位,也使他们发现,只有深耕细作下去,才有产业的发展希望,而大而全的建站模式已基本被抛弃。
虽然当时几乎没有盈利,但投身互联网产业,“不能说很疯狂,但至少可以说很激动”,时至今日,陈挚回忆说。而何德球则认为,互联网产业的第一批创业者,大多带着理想上路,凭着兴趣和爱好,开始了最早的探索。这一年,安徽全省的域名数量为1051个,网站约为2807个。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是,计算机的上网途径84%为拨号上网。
这一年,汪海正在读大二,他当年听到一个故事: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去淘金,淘金人没挣到多少钱,而卖淘金所需工具、衣服的人反而发财了。当年,狂热的电脑爱好者任沿海刚刚大学毕业,正四处寻找工作,求职方向是互联网产业。
2003年:“非典”带来的机遇
2000年时,合肥房地产交易网开通时,合肥市的楼盘不超过10个,网站上大部分的信息为房产租赁,主要由网友自发发布。网站基本无盈利能力,其间几位合伙人又离开了。新安人才网此间经历着几乎类似的尴尬,大部分的人才交流活动仍以人才市场为主。“曾经想过放弃,但越到低谷越觉得有希望。”回忆当时,陈挚这样说道。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非典”打乱了人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但对于互联网而言,“非典”却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为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被更多的人从更多领域来接触和体验的机会。
得益于这样的因素,此间艰难求生的合肥房地产交易网与新安人才网,也渐为网民所接受并认可。而在这一年,安徽全省的网民数已升至约183.5万人,是2000年的3倍多,这也为互联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环境。而这些早期创业者同时分析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活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房地产业的发展,新办企业的大量增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这一年,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汪海,凭着兴趣创办了合肥论坛;正在某网络公司打工的任沿海,尝试性地创办了爱安徽论坛;而在中国科大就读MBA的合肥某市直机关公务员杨书军,为了完成MBA课程的一个创业项目作业,创办了合肥团购网。时至今日,这5家创办于合肥的网站,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基本代表了“互联皖军”的中坚力量。
2004年:又一波力量
汪海之所以创办合肥论坛,是因为他觉得论坛给网友带来了交流的快乐。当他在2003年正式创办合肥论坛时,他同时发现网友对本地资讯需求较多;网友们还喜欢讨论合肥的大事、小事,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生活资讯;一些商家也乐意通过论坛发布广告信息,这让他觉得有商业价值。这些发现也催生了汪海当时模糊的草根媒体的概念,2004年下半年,汪海专门注册了公司来运营论坛。
但公司化运营并不容易。汪海当时在合肥高新区软件园寻到了只有5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招聘了5名员工,计划投入10万元。这5个人有个简单的分工,其中一个人负责电脑维修业务,一个人负责鲜花销售,一个人负责人才招聘信息管理。在开会总结时,员工们往往汇报说:本月维修了多少台电脑,卖了多少支鲜花等。“除了不卖武器,几乎什么都卖”,汪海回忆说,因为没有核心的盈利点,公司当时什么能挣钱就做什么。但在这样的模式中,显然难以看到公司的发展前景,汪海对此也几乎一度动摇。
“2004年,员工工资只有400多元。2004年至2005年,公司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回忆那段日子,汪海认为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2005年5月,汪海决定砍掉这些电脑维修等业务,即使是朋友热心介绍来的业务,也坚决不做,将与论坛建设无关的内容全部收缩,并花大力气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其间组织了网友志愿者服务队、同城交易会等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论坛的人气,并增进了与潜在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005年下半年,合肥某英语培训中心在经过半年多的观察后,在合肥论坛投放了一年的广告,广告费用约3万多元。“整个公司都很振奋”,汪海回忆说,这是当时最大的一笔业务。而至此时,10万元资金已基本用完,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任沿海曾经也基本按照这一思路寻找自己的创业模式,并于2004年辞职,利用自己仅有的几万元积蓄创业,专心投入到爱安徽论坛的运营之中。但此后,他发现本地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旺盛,于是迅速创建了安徽招聘网,进入专业化运营领域,并逐渐在行业内形成了影响力。
此时,合肥团购网已在网民中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杨书军工作的合肥市某市直机关,不少人知道这家网站,但并不知道创办人原来就是他们的同事。
截至2004年底,安徽网民数已升至24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7%。而至2005年底,这一数字已升至276万人。合肥论坛、安徽招聘网、合肥团购网的创办与发展,形成了互联网产业的又一波力量。
七年之痒:离亿元产业还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