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三年(1605)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发生了7.25级地震。史记“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数千人,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没者不可胜计。”这次惨烈的天灾不久就通过定期出版的邸钞传递给京城。邸钞是当时采用活字印刷,定期发行的一种早期报纸,在此之前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时政大事、奇闻轶事已经通过它传遍整个中国的上层知识分子。
图:《万历邸钞》臺湾国立中国图书馆1969年出版
同样这一年,在法国的一个叫做斯特拉斯堡小镇上,同样发生了一场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地震”,这场“地震”被誉为大众媒体诞生的分水岭,因为这个小镇印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份报纸《通告报》(Relation)。从此,以报纸为首的大众媒体给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变化。如同这样等级的“地震”也只有300多年后的1969年才再次发生,这是后话,下文细表。
于是历史就在每一年每一天的印刷机上转变成了墨香,随着纸张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不再只是仅从酒馆里海员和酒鬼的嘴里知道消息,而是通过无声的阅读,来思考周边社会变化。直到1895年,一位21岁的意大利公子哥就像遇见了美丽的托斯卡尼艳阳下的姑娘一样,深深的被无线电波所吸引。这个帅哥就是马可尼,在他父亲的庄园里试验成功了无线电波的发射之后,秉承了家族的商业头脑,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机工厂并获得专利权。
图: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
于是人们再次广泛接受了声音作为大众媒体介质,只是比起300年前,从收音机中传来的动听的声音要比海员或者酒鬼的话动听并且有条理,而且广播里的消息传播的范围更广了,甚至远远超过正在流行的报纸。从此,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机器匣子里听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听到了第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听到了飞机的诞生,听到了经济大萧条……
时间快进到1984年的夏天,中国大陆老百姓晚间的作息时间因为一部电视剧活生生的往后推迟了1个多小时。在那个夏天,《霍元甲》伴着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培养了全中国观众晚间守在电视前这几十年不变的生活习惯。于是在我们的生活场景里再也不能少一个道具了,那就是——电视机。好吧,再回到1925年的英国。
这一年是一战后的喘息之年,政治、经济、科技、贸易高速发展。有很多划时代的政治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也有很多影响后世的科技发明公布于世。在英国,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希尔达的女婴诞生了,她就是后来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但是比这更重要的诞生,是发明家拜尔德在伦敦的一家百货店里展示了他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尽管那个时候很多人对这个莫名其妙的方格子兴趣不大,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发展进程,促使大众媒介加速产业化进程,最终形成若干个大的传媒集团影响全世界的资讯传播。
这就是报纸、收音机、电视,我们赖以生存在这个世界的资讯传播器。好吧,让我们从一大堆的文献中找出这样一个数据吧,将一种传播媒体推广到5000万用户,报纸用了200多年,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5年。而我下面要告诉你的是,这样的记录如同刘翔破110米跨栏世界纪录那么简单一样,很容易的被一个新媒体打破。那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积累自己的第5000万个用户仅用了5年时间。
1969年,美国国防部授权ARPANET进行互联网的试验。那个时候国防部司令员怎么也不会想到,用于搭建信息通讯武器来快速打击敌人的互联网,最终成为了冲击报纸、电台、电视台这些传统媒体堡垒的最强力的武器。进入21世纪,互联网应用被高速普及化,依托于互联网媒介的信息传播一夜之间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如同一场“大地震”一样,颠覆了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市场。这种震级也只有300多年前的“斯特拉斯堡《通告报》之震”才能与之媲美。
图:1969年9月2日,以雷·克雷洛克为首的约20名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内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即阿帕网。
用于战争的互联网卷入了和传统媒体的战争,于是开始有人叫嚣着互联网将为传统的媒体敲响丧钟;也有人成为传统媒体的卫道士,为了最后的荣誉,捍卫到底。随着初期的冲击波带来的影响的适应,更多的人开始理智的思考,以报纸为首的传统媒体该该如何应对网络的冲击,该如何在网络时代生存。
这就是四百年媒介断面史,媒介的形式从单一到复合,媒介的内容从稀缺到过载,媒介的竞争从一元到多元,发展的过程从未停止,整合永无止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