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强(微信公共号:周强笔记本)
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一种类型的员工,就是当接受工作,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跑到领导那里问“怎么办”,让领导来分析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好比让领导解答考卷上的论述题。
当然如果是新员工,可以理解这样的情形,新员工培训和“一对一”帮扶,让新人尽快熟悉工作,自然会减少“怎么办”的情形。但对于一个在公司比较久、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甚至已经担当项目负责、甚至主管的老员工来说,就不能甘愿当一名“怎么办”员工了。
“怎么办”员工中有些人是不思考、没想法,习惯性爱问“怎么办”。还有些是自己有想法,但是因为不愿意承担工作的风险,不愿意把观点说出来,干脆向上司请示,无论结果怎样,反正责任不在于自己,都是按照领导说的办的。
对于第一种“怎么办”员工,自己不积极思考,找不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每个问题都要去问别人,如果不问,就没有进展,这样的人很难取的工作信赖,也就很难被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自然就不会进步。
而第二种“怎么办”员工,尽管一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事情进展顺利,也没办法体现你的能力,当事情进展不理想时,如果爱讲“我当初可不是这么想的……”,更让团队讨厌,时间长了也会慢慢变的懒得思考了。
不管怎么样,作为骨干员工,切记不能让自己变成“怎么办”下属。能够让自己得到锻炼和赏识,在职场更具职业性,最关键的就是,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一份新工作,遇到工作中的问题,需要请示领导的话,一定要细致了解问题相关各环节,并拿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个标准的汇报格式会是:“就XXX问题,通过了解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会影响……,如果要解决它的话,可以有A方案、B方案、C方案……,我的建议是B方案,因为……”,这样的话,让领会来做选择题,更有助于领导做出决策,帮助你解决问题。
即使不一定有信心解决问题,也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分析、思考,最后也要形成“我建议可以这样做”的汇报。即使有差池,一来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二来也能够通过和领导的交流了解更多问题背景和信息,帮助接下来进一步的完善解决办法。
相对应的,一个合格的领导,当布置新工作或者员工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发号指令,“这么办”领导会扼杀员工的思考,让他们养成依赖感,应该启发和帮助员工,事先和员工设定目标、确定原则或标准,制定好督导反馈的制度后,放手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工作。
当下属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该给予帮助的不是具体解决的方法,而是引导员工建立分析问题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同考试中去做论述题一样,充分的解题之后得出的结论,会让员工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能力的提升。
所以,在职场中,怎样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职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做“怎么办”下属,让领导做选择题;也不做“这么办”领导,培养下属做论述题。(完)
推荐阅读:
文:周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