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马奇诺的慵懒哈欠

2015-04-16 1,866 0

文/周强(微信公共号:周强笔记本)

从慕尼黑回到伦敦,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满心以为他成功的阻止了战争,把法西斯祸害引向了东方苏联,因此在唐宁街十号,首相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你们可以安心睡觉了!”然而张伯伦并未明白其实英国人的安全,实际上恰恰需要仰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一旦苏台德沦陷,局势将不可逆转。

苏台德区对于欧洲的政治格局意义太大了,希特勒赢得了慕尼黑协定,一来在政治上,收回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苏台德区,这里对德国的归属感更强,对于德国国内团结,纳粹党的地位,和元首的地位尤其重要,大大提高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威望。同时在国际上又一次重申了德国崛起和实力,对一战时达成的凡尔赛和约是一次无情的践踏。经济上,苏台德区是捷克斯洛伐克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德国原封不动的得到这些经济设施。外交上,很多欧洲小国因为英法背信弃义的做法而离心,导致英法同盟体系全盘瓦解,英法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彻底动摇,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然而,在法国,在英国,甚至在整个欧洲,在布拉格发表公告后,人们齐声高呼“和平万岁”。就在这一片欢欣鼓舞的景象背后却是希特勒那整个欧洲都玩弄于自己股掌之间的狰狞而得意的诡笑。只有极少数人保持清醒的大声疾呼,严正警告。邱吉尔在同张伯伦就德捷问题进行争吵时曾经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与此同时,1939年的罗斯福又何尝不是这么想呢,他可以保证他这一代人不受战争侵扰,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极高的,那就是下一代人将不得不孤军奋战,处于绝对的劣势,因为在他看来,战争已不可避免。这不仅仅是他的观点,民意也如此。当时的一份调查表明,美国65%的人赞同抵制德国,51%相信1939年会爆发战争,58%认为美国将在所难免的卷入这场战争,高达90%的人表示,如果美国遭入侵,他们将义无反顾的参展反击。

然而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当权的政要们,议会的议员们宁可绥靖,就是不愿意出现那些让他们的利益遭受损失的任何可能。天真的修筑起马奇诺防线,以为从此坚不可摧,而美国的舆论也固守海洋屏障不可逾越的偏见。

终于,1939年9月1日凌晨5点20分,希特勒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开始了,9月3日英法同时对德宣战。美国也终于冲破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束缚,修订了《中立法》。即使是这样,在欧洲西线战场,1939年的最后几个月,你能听到的吵吵闹闹的声音却来自伦敦音乐厅的舞台剧,或者是马奇诺防线钢筋混凝土工事后面的舞会派对。希特勒伺机而动的战略,让法国陆军无所事事,越来越松懈。


1939年最后几个月玛奇若防线上的士兵

20世纪30年代就是这么的风云突变的十年,在经济危机饥饿的呼喊开始,却以世界大战中慵懒的哈欠结尾。

1939年,慵懒的哈欠。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
私人阅读目录

1932,世事维艰

1933,道路的选择

1934,美国黑风暴

1935,娱乐兴盛

1936,罗斯福的纠结

1937,帕奈号事件

1938,风暴的袭来

1939,马奇诺的慵懒哈欠

亲爱的朋友,欢迎您订阅本帐号查阅更多《光荣与梦想》读书笔记

长按二维码既可订阅本帐号:

相关文章

汉武帝为何决意亲手杀子害妻?——《巫蛊乱长安》阅读推荐
如何从容面对死亡,实现自我救赎——《生命的礼物》阅读推荐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该如何当好呢?——是枝裕和《如父如子》读书推荐
常识往往被人们忽略——2024年5月读书总结
2024年第一季度阅读总结:人生最大的资产就是希望
上瘾马伯庸——2023年十月读的书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